2013年5月6日 星期一

澳門《正報》報導(2013年4月8日)


澳門《正報》 201348



一八四九

歷史,是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,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,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,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。歷史的另一個含義,是對過去事件的記錄和研究。歷史印證社會、國家、地區發展的歷程,亦是帶動人們為社會未來發展的思考、路向,而本土歷史,正是本地區文化社會發展的印記。
學者指出;因為教育的專業背景影響,一直以來;澳門中學生只有中史及世史科,有關地區歷史在課程編排上郤是欠缺。由於本士歷史課題缺乏,令學生們對本士歷史的認知較為淺薄,或有所差誤,加強本土歷史教育是有必要的,畫作家梁倩瑜就希望能透過繪本作品,探討歷史與現代社會的關係。
楓靈繪本  澳城記事
談及本地歷史,不知有多少人會主動提起?早前,本地年輕作者楓靈(原名:梁倩瑜),發布了其首本繪本作品《澳城記事-望廈1849》。她以1849年阿馬留將軍被刺殺事件為創作背景,探討歷史與現代社會的關係。她道:「很多人說歷史與現代距離甚遠?但不會主動了解而妄下判斷,這種疏離感是源於人們對歷史的無知,若經自身了解而感到距離感,這才是真正疏離。」
本土歷史  幾多認識?
楓靈向記者憶述她對有關歷史的「偶遇」。她談及,從2009年在北京完成學士課程後回澳,到步的第一印象是澳門變化很大。她認為,本澳於2005年至2009年倏然發展,回來頓生陌生感。至2009年年底,與一名地友人於牛房倉庫欣賞本地戲劇《眼睇6:望廈1849》,此劇是以阿馬留被刺殺事件為中軸。劇終時,其友人問及有關歷史,她只能答出有關人物,對於歷史的來龍去脈,卻是啞口無言。
《冇眼睇6:望廈1849》曲終人散時,演出的片段一直縈繞在楓靈心裡。她說:2011年參加一次繪本工作坊,該工作坊導師建議學生在創作時可從詩詞或歌曲找靈感,她一想便想起那個本地戲劇。
楓靈擅長用水彩作畫,在創作期間彷彿與她的固有認知對話,如在印象中,澳門多為低層建築,現則有很多金光閃閃的建築物,故此在繪本有描繪新舊建築對比的畫面。另外,亦畫下不少地標建築,如阿婆井、旅遊塔等。有關文字的鋪排上,單是文字稿已修改了十三遍,她在故事鋪排上沒有直述暗殺阿馬留事件,她解釋道:「曾想過把歷史情節巨細無遺呈現,但考慮到歷史本身很沉重,與色彩斑爛的繪本有點格格不入,於是改變敘述角度,修改至現在的版本。」
女孩木馬   尋找記憶
「實在我並不知道,來自哪裡。」乃繪本故事中其中對白,該故事講述—名小女孩陪同一隻失憶的小木馬尋找記憶的故事。楓靈自言對本澳歷史認識十分淺白,透過這個創作,是認識澳門的好開始。她說:「1849年,距今已160多年,這麼悠久歷史與現在有何關係?以往念中史、歷史時,都是死記硬背,人會忘記是因為人對歷史的疏離感。」
有關歷史事件沒有敍述出來,反而透過隱手法,希望能使讀者關注本土歷史。她續指,「別說自身城市的歷史,很多人連父母—代所經歷的也不關心。」她認為,我們常說歷史與現代距離甚遠?只有結論郤不會主動了解而妄下判斷,這種疏離感是源於人對歷史的無知,若經自身了解而感到距離感,這才是真正疏離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